50年代,农村各农户的垃圾无人管理,一般各家在屋后(边)挖一小坑(堆放垃圾),适时把垃圾挑至地里作肥料。集镇的垃圾由公社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。60~80年代,集镇的垃圾由环卫人员具体负责清扫街道后,把垃圾集中几个点,出售给生产队,把垃圾装入船,运往农村做桑地或菜地的肥料。
90年代初,镇区垃圾有专人负责,做到“门前三包”(包卫生、包秩序、包绿化)。1995~1997年,总投入50多万元,配置封闭式垃圾桶110只、果壳箱40只、垃圾运载车1辆。镇区垃圾用垃圾运载车运往填埋场,做到日产日清,清运率100%,填埋率100%。1997年5月,征用南塘村14.6亩土地扩建垃圾填埋场。垃圾处理采用“一运二填三杀四埋五平”的滚动式消杀处理办法,做到有效消杀处理。
2000年7月,全镇有清运垃圾运载车1辆,河道保洁船1条,手推垃圾车20辆,垃圾箱、垃圾桶、果壳箱150只,镇区共有环卫保洁人员25人,负责镇区街道及河道的环境卫生,实行全天候路段保洁制。农村每户发放1只垃圾桶,每天由专人把垃圾集中至垃圾房内,由专车运往垃圾填埋场,做到日产日清。